雷電高發季 防雷有秘笈!
文章來源:陜西河江海防雷公司 更新時間:2024-09-05 閱讀:1次
入夏以來,我國雷電暴雨天氣頻發。我們該如何科學認識雷電?我國針對雷電監測有哪些科技支撐?人工引雷有何作用?公眾該如何避雷、如何防御雷電災害?本期策劃帶大家了解“雷電”。
起底雷電——如何平安度過“雷電季”?
作為蕞常見的天氣現象之一,雷電以其猛烈的破壞力被人們熟知。那么,雷電是怎么形成的?公眾又應如何防范雷擊災害?
雷電“誕生地”

雷電也稱為閃電,是發生在大氣中的一種長距離、強電流、強電磁輻射自然現象。
雷電常常“出生”在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云中,云層內的各種微粒因為碰撞摩擦等因素分離積累正、負電荷,形成較為集中的正、負電荷區。按照常規擊穿機制,當云層電荷區之間的電壓達到或超過所在環境的空氣擊穿閾值,便會產生放電現象。自持放電發展就會形成閃電,產生的轟鳴聲就是雷聲,即人們常說的“電閃雷鳴”。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雷電活動。一般來講,低緯度地區的雷電活動要比高緯度地區多,我國陸地區域閃電高發區主要分布在北回歸線附近及其以南地區,包括廣東和廣西南部、海南島中北部,蕞密集的地區每年每平方公里大約發生31.4次閃電。而在同緯度上,地形復雜的山區發生雷電活動的頻次往往要比地形平緩的平原地區更高。
雷電“家族成員”
雷電可不是只有一種“模樣”,主要分為云閃、地閃兩種。云閃主要在云內或云間發生,所以對人類的直接危害較小。地閃會對人和建筑造成直接危害。
當云與地面物體感應起電時,會產生電光直閃的“落地雷”,因為云與地之間進行放電,對地面物體危害極大。“落地雷”擊中地面物體,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雷擊”。
雷電季,如何避免“被雷到”
進入夏季,面對“暴脾氣”的雷雨天氣,如何避免“被雷到”?又該如何防御雷電帶來的災害?
蕞安全的辦法是雷電來臨時,躲在室內,因為建筑物通常有接地系統和安全電路。但需注意的是,要及時關好門窗,盡量關閉各類家用電器,不接近室內裸露的金屬物,如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
在戶外遭遇雷雨天氣時,則不要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逗留,不要靠近高壓電線、路燈、廣告牌,不要在空曠地帶打傘等,應盡快尋找低洼地帶或堅固的建筑物躲避。此外,汽車也是避雷場所之一。由于車本身是金屬框架,被雷電擊中可以直接導電到地下。需要注意的是,此時要緊閉車窗,收起天線,避免使用車載電話和電子設備。
上一篇:沒有了